我今年四十歲,我和先生結婚七年。除了前六個月是林老師所說的「試驗期+發現期+蜜月期」外,接連的五年共做了16次試管嬰兒在這期間從未間斷過。就在去年我擁有一個小孩,他,八個月大。
之前林老師提過“治療一旦失敗,要再重新嘗試,可能會在經濟、心理或是整個人生規劃遭遇很多困難”,聽到這段話時我心中頓時有不堪回首的感覺。我覺得我的故事並不動人,是因在成功前的一年半我已經不太記得什麼是不孕,也感到蠻麻木了,那都已成為我生活的節奏,對我來說1月做試管嬰兒,2、3月就是失敗,4月再做,5、6月還是要失敗,不斷的循環…。「失敗」對我而言幾乎是沒有任何感覺,直到我成功受孕時,我腦中第一個閃過的念頭是:不用再搭飛機南下打針治療,對於長久以來所熟悉及習慣的生活步調即將要改變,有點詫然!我自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自己的心理不是很健康因為我已經習以為常做試管就是要失敗的事情。我先前在台北做了很多次,後來因緣際會遇到了蔡醫師。
今天其實要說的是“生出元首的人”有三組人,一是專業的醫師,對我來說是蔡醫師及他的工作團隊,“謝謝”兩個字無法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覺,中文的「銘感五內」似乎是較貼切。其次是家人及支持妳的伴侶,再來就是自己。在我自己的個案中幫助最大是自己,林老師曾說:「一定要給自己不斷地加油和打氣,當妳一次次失敗後,妳的動力會慢慢消失殆盡,會覺得希望很遙遠」,而我並不會這樣,可能是我的個性非常、非常地固執,我不停地告訴自己:妳可以,妳一定會有小孩。除非醫師確切告訴我妳沒有辦法做試管嬰兒,否則在此之前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這是我的決定。我先生並不認同我的想法,在做第四次時就勸我放棄,他說:「我們有人生,人生不一定非得要有這一塊才會完美。」但是,我聽不下去。
在16次試管嬰兒療程中,並非全都失敗。有幾次是「成功的失敗」—即試管嬰兒成功但懷孕失敗。這失敗仍是給我力量,因為有一次是外孕,那表示我可以“孕”,我是那種你給我半瓶水,我可以看見另半瓶,而不是“只剩半瓶哦!”的那種人,可以算是無可救藥的樂觀。
我中間經歷一次外孕開刀,那時胚胎已有心跳,那次我很傷心。後來又有一次懷孕成功,過幾週又流掉,但這次釋懷的較快。這次懷孕,懷孕過程很順利,一直到生產,生產後五個鐘頭就出現妊娠毒血症,所以我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禮拜。從小孩出生後至今一路上仍有些起起伏伏,就不孕過程和經驗分享,我實在也沒有多過於林老師所講的,頂多加上一項我自己的性格跟能否繼續走下去的力氣有關。我想我以前不是這種人我大概是碰壁三次就做罷,「生孩子」這件事讓我發現自個兒還蠻有潛力。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病友會,我不認為這是病友聯誼會反倒比較像是國外的“支持團體”。以前我不參加是因為別人的故事我聽起來有點刺耳,我的想法是在不孕的過程中妳的問題是不會有人瞭解包括自己的公婆、先生,而妳的經濟及人生態度也會覺得蠻封閉。那時的我有一點這種心態所以從來不參加這種聚會。我認為我跟別人是不一樣的,我的問題必須我自己去面對、承擔,我去聽你們教我怎麼做,而你們根本不是我啊!我這種想法好像不太好。想想如果早點參加這種聚會可能也不用做到16次,也許5次就成功了。因為比較有方法讓自己更開心、更有動力點。以前當我從護士、技術員或是醫師跟我說,妳不要放棄,妳的卵泡還有很多…等,我都不太有感覺,在我來說只要是別人的故事都很美滿,但故事的主角絕對不是我,那時的心情有點氣憤、有點不甘、有點拒絕去聽,這是不參加此一聚會的很大因素。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暗自下了決心我一定要去做、做到更年期,那時我就不太相信這種支持團體對我有什麼醍醐灌頂或者是法力加持的幫助,所以我以不孕症為生活的重心來規劃我的生活,生活是照著我的治療時間來安排,這樣的生活似乎有點蒼白,而我就這樣持續過了五年。
聽說我是做試管嬰兒紀錄保持人,但這沒有什麼引以為傲的,到後來我有點陷入無法自拔的地步,再者心裡狀況也不是很好。表面上我看起來還是很開心的也會常常說:「沒囝仔(台語)有沒囝仔的生活」,可是碰到那些三姑六婆問我:「妳怎麼不生,是不是愛水哦?」或是遇到較冒失的人問:「你們是誰不會生?」我就會沒好氣的說:「甘你(們)什麼事啊!」。就連周遭的親朋好友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讓我覺得不舒服。到後來我甚是有點翻臉說:「甘你(們)屁事啊!」或者是說「請你們別再問了,我們不孕,你們不知道不孕的人士很敏感的嗎?」,對於我像刺蝟般的態度覺得很抱歉,畢竟他們並無惡意,只是關心妳。
如果不是蔡醫師及實驗室的幫忙,生活在那樣在那樣的慣性中,是很奇怪的步調。我希望你們不要過那樣的生活,我比較幸運的是我先生對我抱持「放牛吃草」的態度,也可能他有同理心,而我也是非這樣做不可。
別人常安慰我殷琪42歲生第一胎,44歲生第二胎,而林青霞又…,這時我會有點氣憤的說:「那是人家,而我又不是林×霞」,種種的負面情緒都會由心中隱約冒出。雖然實驗室的人員在這個領域是相當專業,但是沒有不孕經驗的人,即便是蔡醫師也都無法感受存在於我心中的那朵烏雲—這就是我的主觀。
我和我先生之間…
我覺得我先生也無法觸碰到我內心真正的感受,當我跟他說這些事時,他會告訴妳他有聽到妳說的,但是安慰的話他也說不出口,當然這是我的解讀,通常我會朝負面思考…。但是我先生的解釋是他的中文不好又口拙。
不孕對我生活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我非常晚婚結婚半年就開始我的不孕療程,我是非常積極的。當時我在外商公司上班,是一位高階主管,在那時我是非常捨不得放棄這份工作。但是我擔心工作壓力大會影響生育於是就將工作辭掉,等生完小孩再復職,沒想到我的武功全被廢掉,而今我是回不去也不想回去工作。在我的分享中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厄運其實也有它的風采,當妳經歷過不好的事,這不好的經歷似乎會引領你去更寬廣的地方,我因而更瞭解我的先生,也發現我的公婆對我的體貼。
對社交生活的影響~
易討厭別人。即便那是一位好人,只要他觸碰到我不孕的傷口,說了我不想想聽的話,我就會把他其它的好都抹煞掉並貼上標籤,會拒絕及疏離這個人。屬於我同年齡層的朋友,早就兒女成群了,「不孕」讓我和這些朋友有了距離,彷彿是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中,漸漸地封閉起我的社交圈。
和夫家的關係…
沒有小孩時,我和夫家較沒有親密的感覺,「你家」、「我家」分的還蠻清楚的。在有了小孩後那感覺就完全不同了。由於不孕所帶來的失落與不安全感太強烈,也因時間太久了(前後約五年),這中間我公婆對我的體貼、關心與包容是那麼不著痕跡,儘量不給我壓力,還安慰我沒有小孩也沒有關係,而我竟沒察覺他們對我的付出與體貼,只因我生活在我自己架設的籠子內。但生了小孩後,我才發現他們掩飾的真好,事實上他們是非常愛小孩的。
結尾
在我高中時,我覺得影響我最大的是我的化學老師;當我嫁給了我先生時,他不僅廢了我的武功,也讓我“待產”六年,我覺得他也是改變我一生的人。直到去年遇見了蔡醫師,發現他也是改變我一生的人,讓我從長期挫敗的情緒中再度開心起來。現在我也相信我的小孩是改變我一生的人。其實我的故事並沒有很精彩,反倒是有點蒼白、不堪回首的五年。但開心的是,我的故事到目前為止還算完滿。我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大家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妳(你)有決心要做的話,就掌握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