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紐西蘭開張了全世界第一家愛滋病毒陽性的精子銀行,希望可以打破人們對愛滋病的汙名化。2018年11月在聯合國發布的愛滋推廣資訊中,強調愛滋病毒陽性的患者只要及早接受檢測並持續接受治療,就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建立家庭。在 12月1日世界愛滋日前夕,紐西蘭愛滋病基金會、樂觀女性、正向身體這三個組織要創立全世界第一家「陽性精子銀行」。
這都是「不具傳染風險」的精子
包括尼爾,現在已經有三名愛滋病毒陽性的男子前來捐贈精子,這三人都是有接受治療且體內處於病毒量測不到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意味著他們體內的病毒數量已經低到無法被檢測到,可被視為「不具傳染風險」。。
U=U: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6年的報告指出,愛滋病毒雖然沒辦法被治癒,但只要透過持續治療就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在本月 25號,台灣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也才召開記者會推廣「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的概念,指出外國大型研究已經證實,愛滋感染者只要接受治療且測不到病毒量超過 6個月,就無法透過性行為傳染愛滋,台灣也有愛滋患者透過自然懷孕生下健康的小孩的案例。
這裡說的大型研究包含 2016年,歐洲 14國共 75個研究中心聯合針對異性戀、同性戀伴侶進行的研究,發現在 5萬8,000次無套性行為中,「測不到病毒量」感染者藉由性行為傳播 HIV 給另一半的次數為零。另一份在 2019年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
器官移植也沒有問題
在今年 3月,全球也出現第一個愛滋病毒陽性的患者把腎臟移植到另一名愛滋病毒患者身上,而且都沒有出現排斥反應。而台灣也在 2018年5月通過修法,讓病情控制良好(即病毒量低)、且有器官移植需求的愛滋患者,可登錄為器官待移植者,將器官捐贈給其他的愛滋患者。
雖然有實例 擺脫汙名難
然而,種種研究與實例仍然很難化解社會上對愛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本身是傳染病醫生、在奧克蘭大學任教的湯瑪斯(Dr Mark Thomas)指出,雖然這 30多年來關於愛滋病毒的公眾輿論有了明顯轉變,但患者還是深受伴隨著愛滋而來的負面標籤所苦。「害怕被汙名化跟歧視會讓有些人不敢接受檢測,」湯瑪斯說道,他也擔心這種恐懼會讓患者逃避接受治療,反而增加了愛滋病毒的傳染風險。
就算接受治療 也不敢擁抱新生
此外,就算是定期接受治療的HIV帶原者,也常常會擔心自己把病毒傳染給自己的伴侶或小孩,因而在生活上戰戰兢兢。
這不代表人生的終結
這一切就回歸到陽性精子銀行的成立初衷,來自紐西蘭愛滋病基金會的、歐琳(Rodrigo Olin)解釋道,他們希望能透過成立HIV陽性的捐精銀行,一方面讓大眾知道持續接受治療的HIV患者其實跟一般人無異。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能藉此鼓勵愛滋病毒患者走出擔心受怕的陰影,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是可以創造新的人生、建立家庭,歐琳說:「我希望更多患者可以明白,只要在接受治療的情況下,被診斷出感染愛滋病毒並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此結束了。」
註一:更多關於「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的概念,可以參考台灣露德協會所整理的「U=U共識 常見問題集」。
註二:想進一步理解愛滋病毒與愛滋病;以及其會/不會傳染的途徑,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整理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