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孕女性接受人工生殖醫療後的孕期經驗
本研究在南台灣奇美生殖中心進行,目的為描述於南台灣不孕女性經歷人工生殖醫療後的孕期經驗。十二位原發性女性不孕患者,年紀介於31-44歲,平均年齡為39.41歲,平均結婚11.33年,平均接受不孕醫療的時間約7.25年,接受三年以上至少三次任何一種不孕療程後,懷孕及產子,並接受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訪談所得資料採現象學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
得知懷孕時的心理社會反應
受訪者表示當驗孕呈現陽性反應時,不論自行驗孕或是由醫護人員告知,他們的第一反應均感懷疑,感到不可置信。由於累積先前多次的受孕失敗與失望的經驗,以致於他們對於驗孕的結果多抱持較為悲觀的態度。雖然一心期待有好消息,然而也不斷持續懷疑驗孕的結果?當再度驗孕並再度證實時,他們感受則由不可置信,轉為欣喜若狂,覺得自己太幸運了。
憂慮不安的情緒與不斷推進的產前檢查
雖然已經確定懷孕,受訪者於欣喜之餘,多立即感到戒慎恐懼。於確定懷孕之後,所有受訪者幾乎立即呈現擔心與焦慮。由於受孕的困難,較欠缺自信,也由於了解自身的體質不容易受孕,因此對自己能否持續保持受孕狀態無法肯定。受訪者了解懷孕的第一個月或前三個月為最高風險期,因此欣喜之餘,不免憂心忡忡,關心自己能否幸運地持續保有胎兒,能否維持懷孕的健康穩定狀態?因為自知體質不易受孕,故擔憂懷孕的美夢可能消失。受訪者表示傳統習俗認為三個月內的懷孕狀況較為不穩,因此,受訪者第一時間多低調處理自己的懷孕訊息。除了配偶或極少數的知心家人或朋友之外,多遲疑著不願意公告周知。有些等到確定小孩有心跳時,才告訴家人,也有些等到三個月自認較為穩定之後,才告訴公婆、父母或家人。另外,受訪者也多認為低調行事可能較妥當,因為擔心若是萬一發生意外,胎兒得而復失時,方才不致引發太大的壓力,也可能較容易處理失望的情緒,同時也不至於對公婆或家人難以交代。
觀察身體與生理變化,並隨時快速因應
受訪者發覺生理或身體反應時,其焦慮與壓力升高,多立即致電醫療人員或進急診就醫。受訪者不敢怠慢,一旦發現身體的變化反應,例如疼痛、出血、拉肚子、胸悶、嘔吐、腹脹或失眠等,均立即詢問或就醫。此外,他們也多願意傾聽相關懷孕的資訊,蒐集親朋好友的懷孕經驗及訊息,積極詢問並將訊息緊記在心。
身體與生理狀況影響心理與情緒
一些受訪者因胎兒成長壓迫其它器官或時有出血情況等,呈現身體的變化或可能異常的警訊,引發生理不適或干擾睡眠、欠缺食慾等,也多直接影響受訪者於孕期的心理及情緒,他們表示感受孕期因生理變化或不穩定,也呈現較高度的焦慮與不安,時有消沉沮喪的心情。
認真學習扮演孕婦角色
受訪者充份蒐集資訊,請教醫療人員及其他曾有過懷孕經驗的家人朋友,勤於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並閱讀相關書籍,機極求知與虛心受教。他們認為充實懷孕相關知識,並預先做好各式準備,可以獲得較高程度的自我控制感,並保持心情的穩定篤定。受訪者對於終於得以扮演孕婦角色,感到興奮喜悅,努力學習並虛心求知,積極扮演並能認同肯定孕婦的角色。
胎兒安全與健康為孕期生活的主軸
受訪者小心翼翼調整自身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行動方式,注意相關生活或行為細節,多曾有過因生理狀況不穩定而臥床的經驗。他們表示有時間則盡可能在家休息不外出,或盡量於住家附近散步。生活平實簡單並以照顧自己及胎兒為主,他們以胎兒的安全及健康營養為最主要的生活重心。
持續忍耐孕期的不適,鼓勵自己克服困難與挑戰
受訪者因體質不同、年紀有異,兼懷孕時的生理反應狀況不同,因此,他們於孕期呈現相當不同的狀況。有些受訪者大致穩定;但也有些受訪者幾乎整個孕期均處於很辛苦、身體與生理極端不穩定及不舒服的情況、經常需要醫療協助緩解其懷孕的痛苦或不適。他們多能鼓舞自己持續忍耐、積極調適,堅持相信自己終能度過孕期的辛苦煎熬與諸多生理及心理考驗。受訪者勇敢面對所遭遇的孕期生理不適或身體變化,持續鼓舞自己堅持努力、克服難關。
為胎兒安全與健康,全力配合醫療
受訪者表示高度信任醫師與醫療團隊,他們多與原先不孕醫療團隊持續合作,極少受訪者變更主治醫師或改換其他醫院進行產檢。受訪者表示於不孕醫療期間,已經和醫師及醫療團隊建立信任合作與良好溝通互動的機制。他們肯定醫師的醫術也認同醫療團隊提供的各式支持與協助。因此,多數受訪者多持續就診於原來的醫師,並認真執行醫囑,積極詢問醫師關於孕期的相關問題,與醫師充分溝通與討論後,精確執行醫生的醫療建議。多數受訪者將自身孕期的各種狀況進行仔細紀錄,協助自己整理醫療資訊並觀察孕期的變化。
感謝上天、醫療團隊及配偶與家人、朋友的支持與協助
受訪者衷心感謝醫生的高明醫術及醫療團隊的通力協助與支持。他們也感謝上天的厚愛,認為得以懷孕為人生中的最佳禮物。受訪者抱持感恩的心情,感謝醫師、醫療團隊、配偶與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支持。他們對自己的懷孕及孕期經驗心存感激,並衷心樂意接受與體驗此一重要的人生階段。
遵循懷孕相關的民俗習慣或信仰
受訪者於孕期中多願意依循周遭重要他人所提醒的懷孕相關的民俗習慣或宗教信仰行事。因為懷孕得來不易,受訪者對自身的懷孕狀況分外謹慎小心,也由於先前多次嘗試受孕失敗,故對自身的懷孕較不具信心。因此受訪者多抱持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對懷孕相關的民俗信仰,即使內心可能並不完全贊同或信服,但行為卻盡量遵行,期望能夠平安度過孕期,順利得子。總之,受訪者基於希望孕期胎兒平安及生產順利,願意遵循長輩或重要他人所提醒的懷孕相關之民俗禁忌與信仰規範。
結論
歷經數次或多次不孕療程後懷孕的台灣婦女,回顧其不孕經驗均表示得之不易,備覺珍惜。孕期過程因個人體質年紀及生理身體變化的不同感受多所不同。其中孕期生理狀況較為穩定舒適者,其心情較佳情緒較為正向穩定。反之,則因生理不適或意外狀況頻仍,也影響其孕期的心理與情緒,呈現較多的憂鬱焦慮與沮喪不安。此外,為了孕期胎兒的平安健康,受訪者多調整生活方式與行為,遵從醫囑、全力配合醫療,注重營養、飲食、睡眠、休息,及降低或排除風險較高的行為運動或活動等,小心謹慎度過孕期生活,認真努力學習扮演孕婦的角色,逐漸形塑自身的母親角色,與胎兒展開情感的連結及依附。總之,受訪者描述孕期經驗呈現欣喜與擔憂並存,辛苦與甜蜜共存,一方面依賴醫療與配偶或家人朋友的協助與支持,但最重要的,仍需要自身的耐力、信心、毅力與努力,勇敢面對孕期諸多變化與挑戰,持續鼓舞自己、堅持度過孕期,完成生子的目標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