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問題:囊胚的自發性皺縮(spontaneous collapse,SC)是否可以作為試管嬰兒臨床懷孕結果的預測因子?
總結回答:人類囊胚的自發性皺縮現象與較低的染色體整倍率和較低的懷孕率有關。
已知情況:近期由於縮時攝影培養箱(Time-lapse Incubator)的發展,可以觀察到較多的胚胎發育動力學,像是囊胚的自發性皺縮等。然而囊胚的自發性皺縮與染色體整倍率和臨床結果仍知之甚少,報告也不一致。目前尚無與此主題相關之系統回顧(systematic reviews)或統合分析(meta-analyses),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全面性評估囊胚自發性皺縮現象與其染色體整倍體狀況、懷孕率、活產率和流產率之相關性,並探討其作為臨床懷孕結果預測因子的潛力。
研究方法:根據PRISMA流程進行了一項系統回顧和統合分析,於2022年10月10日在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圖書館進行了有關“blastocyst collapse”和“time-lapse imaging”的相關研究的搜索,兩名獨立的審查者系統地篩選和評估每項研究,根據Cochrane方法分析數據。懷孕、活產、染色體整倍體率或流產數據透過風險比(RR)或勝算比及其95%信賴區間做總結。所有統合分析均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
主要結果:初步搜索共196篇文章,根據PECO進行篩選後,有19篇文章進一步進行符合條件的評估。進行統合分析時,最終納入了七項回顧性研究(Marcos et al., 2015; Bodri et al., 2016; Vi~nals Gonzalez et al., 2018; Gazzo et al., 2020; Sciorio et al., 2020a,b; Cimadomo et al., 2022)。數據合併後,七項研究中囊胚的自發性皺縮發生率為37.0%(2516/6801)(範圍從17.4%到56.2%)(表一)。而囊胚一旦發生自發性皺縮則顯著降低臨床懷孕率(兩項研究,n=736;RR=0.77,95% CI=0.62-0.95;I2 = 30%,圖三)、持續懷孕率(五項研究,n=2503;RR=0.66,95% CI=0.53-0.83;I2 = 60%,圖二)以及顯著降低染色體正常率(三項研究,n=3569;RR=0.70,95% CI=0.59-0.83;I2 = 69%,圖五),且在有胚胎切片之染色體正常胚胎與未胚胎切片組別皆可看到此趨勢。而活產率在囊胚自發性皺縮有較低的趨勢(兩項研究,n=816;RR=0.76,95% CI=0.55-1.04;I2 = 56%,圖四)和流產率有較高的趨勢(四項研究,n=1358;RR=1.31,95% CI=0.95-1.80;I2 = 0%,圖六),雖然沒有統計學之差異。
限制和謹慎原因:本篇統合分析中的研究都是回顧性的,對於不同的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異質性。並非所有的研究都考慮到潛在的混雜因素,因此在主要的統合分析中只能使用未經調整的數據。不同研究在囊胚自發性皺縮的定義有所不同,未來可能需要將其標準化,以提高未來研究之間的可比性。
研究結果:本篇的結果顯示,囊胚的自發性皺縮對懷孕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挑選囊胚作為植入時,應將其納入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