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選擇性冷凍卵子是人工生殖醫學應用上相當蓬勃發展的一塊,雖然至今對於後續解凍使用率仍訊息相當有限,但據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這些婦女後續不會回來使用這些卵子,因此,部份人士寄望這些未使用的卵子或許能夠減輕卵子捐贈來源短缺的問題,但從卵子冷凍儲存者到卵子捐贈者的轉變,會遇到實際施行上和倫理上的問題,也使得這樣的期待不如預期。
對於卵子捐贈的規定在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在成為一位合格的捐贈者前需接受相關的心理諮商、知情告知、傳染疾病篩檢、甚至遺傳疾病篩檢等等,亦需收集個人基本資料、捐贈者個人及家族疾病史,並填寫各式捐贈相關同意書等。但以上預備作業在冷凍卵子者開始療程前並未進行,因此,若在保存期限到期後,即便她們有捐贈的意願,仍可能因為各種因素不方便配合而作罷。有部分人士建議,也許可以在冷凍療程開始之初,就詢問冷凍者,未來保存期限到期後的處置方式,若有意願未來轉作捐贈用途,則在療程開始時,就事先收集以上捐贈相關的資料與檢查,當然,這些有意願者未來即便未自己使用,也可能到時改變主意不捐或法規改變而徒勞無功,或者仍需有意願者回來更新相關資料、檢查或同意書,以上問題都使得角色轉換上窒礙難行。另外,若順利轉換為捐贈者的角色,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包括是否應給予適當金額的補助,補助多少是可被接受或合理的,專家學者對此的看法亦不盡相同。
目前,在台灣納入捐贈者前,需先向所屬管理機關進行查核,並進行傳染疾病的篩檢和健康評估後,方能進行取卵或冷凍卵子,所以以上所提的方式尚不適用於台灣。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和法規都不盡相同,即便可行仍有許多議題待解決。
(參考文獻:When elective egg freezers become egg donors: practical and ethical issues. RBMO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