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傳統試管嬰兒完整的療程包括排卵誘導、取卵、精卵體外授精、胚胎培養和新鮮胚胎植入等步驟,近年來,由於冷凍技術的改良和後續臨床結果的提升,再加上胚胎植入前檢測(PGT-A)的普及,在取卵後將所有培養得到的胚胎全部冷凍保存,以備後續週期再進行胚胎解凍植入的作法,即所謂「全胚胎冷凍」策略已成為更普遍的作法。一般認為此方式可排除排卵誘導對於子宮內膜的影響,並降低發生卵巢過度反應(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風險。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比較冷凍胚胎解凍植入(FET)和新鮮胚胎植入(fresh ET)兩者後續的臨床結果,包括安全性、懷孕率、流產率、活產率、累積活產率等,但目前為止仍未有一致性的定論。
新鮮胚胎植入和全胚胎冷凍策略(冷凍胚胎解凍植入)的比較:
安全性的評估:包括OHSS的風險、外孕、妊娠與生產合併症、胎兒先天異常等。對於排卵刺激反應較強且取卵數較多者(10或15顆以上),採用全胚胎冷凍可有效降低OHSS的發生;在外孕方面,有部份研究顯示FET發生外孕的機率低於fresh ET,但部份研究顯示無差異;另外,部份研究顯示FET的流產率、早產率、低出生體重率、發育較胎週數小的比率較fresh ET者為低,而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高出生體重率、發育較胎週數大的比率較fresh ET者高,但整合分析研究顯示研究樣本數小且證據力不足;另外,在胎兒先天的異常方面,研究結果並未發現顯著差異且缺乏長期的追蹤。
活產率:若以分裂期胚胎植入而言,兩者植入方式在活產率方面大多數研究無顯著差異,而囊胚植入,大多研究顯示以全胚冷凍合併FET者為高,尤以取卵數在10或15顆以上者。
其他考量:患者在療程上的選擇,除了考慮以上的問題之外,也可能包括等待懷孕的時間長短、療程費用與成本效益、各中心設備及人員技術具備與否、其他個人的偏好等。全胚冷凍因為取卵當個週期會先將全部胚胎冷凍起來,後續再安排另一週期進行子宮內膜的預備和胚胎解凍植入,基本上至少會延遲一個週期方可植入,所以等待的時間較長;至於花費方面,撇開PGT-A的費用之外,全胚胎冷凍會多出冷凍的技術和保存費用,加上後續的解凍培養等,費用會高一些,但若同時考量其他因素,成本效益端視情況不同而異。
如何決定要採取新鮮胚胎植入或全胚胎冷凍策略(冷凍胚胎解凍植入)?
作者提供了一平衡模型(下圖),
同時考量''冷凍''對於胚胎品質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高濃度類固醇荷爾蒙''對子宮內膜接受度的影響兩方面。此模型基於兩點假設,即''冷凍''可能會對胚胎品質造成負面影響,且影響程度是固定的,而後者是新鮮週期進行的排卵誘導所導致的高濃度類固醇荷爾蒙會降低子宮內膜的接受度,且有程度上的差別,兩者影響相加減後,選擇勝算較高的方式。因此,當後者即類固醇荷爾蒙越高,子宮內膜接受度受影響程度越大時,越傾向建議''全胚胎冷凍+冷凍胚胎解凍植入'',反之,則應考慮選擇''新鮮胚胎植入''。
總之,截至目前為止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全胚胎冷凍」策略並非適用於所有的試管嬰兒患者,而近期的文獻也並未一致性地顯示哪一類不孕患者採用此策略可得到較高的活產率,甚至,在安全性和長期的影響上亦仍未有定論。另外,在整合性分析上也並未顯示「全胚胎冷凍」占有絕對的優勢,可能是因為在不同不孕原因的患者身上各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未來仍須進一步的探討和相關研究結果的佐證。我們現在已了解不同的患者適合不同的排卵誘導方式,同樣地,胚胎植入方式或黃體期補充也應按照不同的患者來量身訂造,以達到最佳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當然,患者個人的偏好和考量也不容忽視,應該給予適當的尊重。總之,「全胚胎冷凍」對於某些患者而言也許是項不錯的選擇,但並非全然適用於所有患者。
(摘譯自Con: freeze-all for all?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Human Reproduction, Vol.37, No.7, pp. 1388–139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