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包括皮膚、腸道、尿道、外耳道、眼結膜、鼻咽腔、陰道等部位都有正常菌群的分佈,這些微生物有助於免疫與新陳代謝等基本生理的運作。而陰道微生物種類超過250種,但大都以一種或兩種占多數,稱為優勢菌種。健康女性陰道內主要的優勢菌種屬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常見的有L. crispatus、L. gasseri、L. jensenii、L. iners等,為益生菌,俗稱好菌,可以製造乳酸,維持陰道酸性的環境,乳桿菌屬會附著在陰道上皮細胞,可避免其他致病菌的感染以及長期生長,有助於維持陰道內的生態系統。但若此狀態失衡,益生菌種數量下降,優勢反被一些與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 BV)有關的菌種所取代時,如 Gardnerella vaginalis、 Atopobium vaginae、Mycoplasma hominis、和Prevotella spp.等,俗稱壞菌,則陰道PH值會上升,可能會出現如搔癢、紅腫、異味、分泌物等症狀。簡單說,好菌較多,有助維持陰道的健康,若壞菌多則可能引發疾患,而菌相的組成與種族、個人衛生、性行為、月經週期的階段、或其他因素有關。細菌性陰道炎是育齡婦女常見的陰道疾患,約占不孕症婦女人口的19%,對於婦女的生育力或懷孕結果是否會有影響?須進一步研究。
根據過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性陰道炎可能提高早期流產、晚期流產、早產的風險,
但因所研究的族群、採樣時間、檢測技術不同很難直接作比較,且結果也不盡相同,且至今
試管嬰兒相關的研究仍少。西班牙一項研究共納入了2017年3月至12月共150位接受卵子
捐贈的試管嬰兒療程的白人婦女,皆進行新鮮單顆囊胚植入,在胚胎植入前施行陰道採樣並
以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進行菌相的分析,分析
的好壞菌種類如前段所述,評估這些婦女陰道菌相情形,並比較有無活產、生化懷孕、臨床
懷孕者之優勢菌種好壞菌的分佈。
結果顯示:所有樣本中,具單種優勢菌種者佔80.7%(121/150),其中優勢菌種為好菌者
佔76.7%(115/150),為壞菌者佔23.3%(35/150),與先前研究結果相近。各菌種為優勢菌種的
比率,按多寡依序為L. crispatus(26.7%)、L. iners(21.3%) 、Gardnerella vaginalis(14.0%)、 L.
gasseri(8.0%)、Prevotella spp.(8.0%) 、Atopobium vaginae(2.7%)、 L. jensenii(2.0%),另17.3%樣本無優勢菌種,如圖一。總活產率為37.6%,而有否活產者優勢菌種為好壞菌之比率分佈無顯
著差異,有活產者好壞菌為優勢菌種的比率分別為80.4% vs. 19.6%,無活產者為74.2% vs.
25.6%,P值為0.43;而總生化懷孕率為54.0%,有無生化懷孕者菌相分佈分別為79.0% vs.
21.0%和73.9% vs. 26.1%,兩組分佈亦無顯著差異;另總臨床懷孕率為42.7%,有無臨床懷孕
者菌相分佈為82.8% vs. 17.2%和72.1% vs. 27.9%,兩組仍無顯著差異。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好菌中的L. crispatus在以上三項的比較皆有顯著差異,如圖二、三、四,而先前的研究也有
類似的發現。
根據以上結果,該研究作者認為胚胎植入時,陰道微生物菌相與試管嬰兒胚胎著床無直接相關,而過去有意義的發現不能排除是源於全身性的感染或免疫功能異常等問題。另外,隨著新式分子分析技術的問世,可分析的菌種數可能更多,且不同種族是否有不同的發現皆值得探究。未來亦可進一步探討陰道與子宮內膜菌相之間的關係,以及個別與懷孕結果是否具相關性,以作為評估試管嬰兒治療結果的預測指標。
(參考文獻:Reproductive Technology: Vaginal microbiota profile at the time of embryo transfer does not affect live birth rate in IVF cycles with donated oocytes. RBMO VOLUME 38 ISSUE 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