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粒線體DNA對懷孕結果的臨床意義 |
2018-01-09 |
|
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技術員 黃宣綺
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主 任 蔡永杰 |
隨著在不孕症的人工輔助治療的進步,輔助生殖技術也不斷在提升,但在評估為優質胚胎的方法一直沒有進步,大都仍然還是用傳統型態外觀評估法來做胚胎好壞的挑選,但很不幸的是即使選擇型態外觀優質且染色體正常的的胚胎仍無法達到好的懷孕率。所以本篇提出一個新的預測胚胎潛能的方法,利用評估胚胎內粒線體DNA ( mtDNA ) 的量來探討與懷孕率的之間是否有相關連性。
本篇研究共174名病人,年齡在25~47歲,平均女性年齡為37歲,在表一(table1)將女性依年齡分為三個族群,第一個族群為25~29歲,第二個族群為30~41歲,第三個族群為42~47歲,結果中發現年齡越高的42~47歲族群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中所測得粒線體DNA( mtDNA ) 的量為最高。
(表一)
(表二)
進一步再去研究粒線體DNA ( mtDNA ) 的量與臨床結果的相關連性。在表二(table2)中的結果顯示,持續懷孕率(ongoing preganacies),生化懷孕率(biochemical preganacies),自發性流產(spontaneous preganacies)所植入的染色體正常的胚胎皆顯示低量的粒線體DNA(low mtDNA levels),皆未顯示含有高含量的粒線體DNA (elevated mtDNA levels),但在著床失敗(Failure implantation)組別的胚胎中有84%為低含量粒線體DNA,但卻有16%的胚胎含有高含量的粒線體DNA。
(圖一)
根據圖一的結果發現,當胚胎外觀形態佳,染色體正常(euploid),檢測為低含量粒線體DNA時,懷孕率佳;但反之即使胚胎外觀形態佳,染色體正常(euploid) ,但若檢測為有高含量粒線體DNA時,則不會懷孕,此結果有顯著統計上的差異(P < 0.0001)。這個結果顯示胚胎的粒線體DNA有好的預測胚胎潛力的能力。
(文章出處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mitochondrial DNA quantifica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s: a blinded prospective non-selection study, Human Reproduction, Vol.32, No.11
pp. 2340–2347, 2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