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開創性的研究顯示,在女性子宮中存在著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果它們的數量過多,就可能會扼殺女性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受孕的機會。
多年以來,所謂的「子宮腔」(uterine cavity)一直被視為是無菌的環境,然而,研究者首次在其中發現了一些「無害」細菌——並非嗜酸乳桿菌——的存在。研究者還發現,如果這些細菌的數量過高,就會妨礙受孕治療的成功率。
來自西班牙的研究者表示,在未來,抗菌治療或許能提高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受孕的概率。《美國婦產科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的主編羅伯托·羅梅羅(Roberto Romero)博士對這些發現進行了評論。
「某些細菌——非嗜酸乳桿菌主導的——佔據子宮腔,會影響體外人工受精是否成功,以及受孕率和活產率,」羅梅羅博士說,「這一結果表明,對子宮腔細菌組成的診斷檢測可能在評估試管嬰兒是否成功時有重要價值。而且,這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採用抗微生物藥劑或益生菌進行定向治療,或許能有效改善受孕的成功率。」
羅梅羅還表示,這些結果第一次讓我們知道,成功受孕可能取決於子宮內膜腔的細菌水平。來自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的研究者對35名懷孕女性和35名正在嘗試體外受精的不育女性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子宮內非嗜酸乳桿菌水平較高的女性,其著床率、懷孕率和活產率都顯著較低。不過,他們並不確定成功率減少的確切原因,並表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過去十年來的許多研究已經發現,人類體內存在著非常多樣化的細菌水平。並未參與該研究的盧西亞諾·那多(Luciano Nardo)博士稱,這些發現將對試管嬰兒的成功有重要的反響。作為英國柴郡生殖健康集團的創立者,盧西亞諾·那多說:「要想成功地進行胚胎移植,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子宮內膜環境具備合適的特徵。我們已知有許多因素可能會影響子宮內膜,使其易於著床或變得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