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們尋找可以用來預測無精症男子,在接受睪丸取精及卵細胞質內單一精子注入的顯微受精後,影響當父親的機會之因素。
研究員們已經發現:無精症的先生,如果已經完成睪丸取精及卵細胞質內單一精子注入的顯微受精,他們懷孕的希望與先生血中促濾泡激素的濃度息息相關。
德國孟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unster, Germany)的Michael Zitzmann和研究團隊說:我們的研究中心會根據這些數據和評估的資料,與不孕症夫婦們做諮商。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收集了203對先生是無精症的夫婦,他們都是經由睪丸切片取精。112位先生的精子是經由睪丸切片取得的瘦長型精細胞(elongated spermatids),用在209個卵細胞質內單一精子注入的顯微受精之試管嬰兒周期,結果有23對夫婦懷孕並有20個活產嬰兒。
研究員們發現男生睪丸的體積大小和血中促濾泡激素的濃度,與睪丸內瘦長型精細胞(elongated spermatids)的存在有正相關性。睪丸細精管含可反應出完全維持精子生成程度的瘦長型精細胞的數量,可以用來預測臨床懷孕及活產的可能性。然而,先生血中促濾泡激素的含量大於每升20國際單位,甚至可以找到瘦長型精細胞的夫婦中,沒有任何一對夫婦懷孕。
團隊的結論是:血中促濾泡激素的含量高於或等於每毫升20國際單位(20iu/ml),且是無精症的夫婦,就不可能有子嗣。
Source: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6;86:3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