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含量,與子宮外孕治療成功的相關性。
醫藥網新聞:來自波瀾的研究員們已經確認子宮外孕經藥物治療後,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含量高於門檻值,表示外孕治療失敗。
然而,姑且不管這些研究發現,研究員們強調:這情況是很複雜的,且決定治療方法之前,每一位外孕案例皆需做個人化的考量。
來自波瀾Pozn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由Ewa Nowak-Markwitz帶領的研究團隊,將68位子宮外孕婦女納入研究,每7天給予50 mg/m2胺甲葉酸錠(methorexate)治療。輸卵管破裂者,或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含量增加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個案,就做外科手術治療。
有53位(佔百分之七十八)婦女經藥物治療成功,她們的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平均基礎值,明顯低於那些需做外科手術治療的婦女,分別為943比3085 mIU/mL,而第一次胺甲葉酸錠治療後的值是564比4049 mIU/mL。
Nowak-Markwitz等推算出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初始值為1790 mIU/mL,代表藥物治療的關鍵值,超過這個數值表示藥物治療有失敗的危險性。然而,研究員們指出:成功治療組的血清中人類絨毛膜親性腺激素的含量範圍相當廣,為了臨床的實用性,我們建議除非外科治療的徵候相當清楚,胺甲葉酸錠治療法值得一試。
Source: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